昨日商品期市一开盘,橡胶期货在前夜大跌的基础上继续下挫,盘中跌停。由于房地产调控趋紧,汽车市场需求旺季不旺,轮胎开工率同比偏低,橡胶市场需求增速较低,整体面临“供大于求”格局。

  此外,以黑色系为首的商品市场普遍回调,令周期性行业的乐观预期逐渐趋冷。从投资来看,昨日橡胶跌停打击了许多坚持牛市多头思路的投资者,为市场敲醒警钟:即使商品牛市到来,投资者也应谨慎参与,切不可盲目投机。

  盲目投机 一日资产归零

  9月28日,大宗商品市场剧烈震荡,开盘不久,一个工业龙头品种——橡胶便告跌停,主力合约跌幅达7.01%,创年内最大单日跌幅。同时,化工、有色、黑色系亦整体承压。

  “有做反了方向的朋友,资产1天就归零了!”有投资者早盘开盘后不久感慨。不久市场传出有上海老期货人大亏的悲伤消息。

  “我曾经也是深受其苦(赌博式做多遭遇爆仓),几天时间,两鬓多了许多白发。”一位投资者扼腕叹息。

  另一位投资者感慨,在期货市场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是要技术有技术,要基本面有基本面,却仍然逃不脱人性的枷锁,导致这么残酷的结果。“我们不要把自己想得太聪明,在交易中慢慢成长,做真实的自己,做慢慢的交易。不适合交易的,在交易中找不到方法的,建议还是退出期货市场,在股票市场做好,有成熟方法论的时候再来吧。”

  “随着国庆长假来临,资金避险情绪升温,交易所提保证金,总持仓量持续下滑,黑色系深度回调,再加上东南亚主产国放弃挺价,沪胶期货升水巨大,上期所天胶仓单大增等利空冲击下,简言之,基本面、政策面和技术面共振导致天胶多头信心一再崩溃,沪胶期价再度大跌。”业内人士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橡胶近来一直下跌,昨日加速下跌受基本面因素影响较小,主要是市场情绪和节前效应带动。

  业内人士表示,橡胶的上游与供给侧和环保题材相关性较弱,上游主产区在东南亚,没有类似国内去产能以及环保限产政策,所以在供应上没有明显收缩,而9月15日泰、印、马三国未能达成缩减10%-15%出口配额成为引燃橡胶大跌的导火索。

  套利现货或是主因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交易所天胶远期合约期货价格较现货价格超高升水,导致上期所天胶套保需求旺盛,仓单继续大增并创历史新高。

  截至2017年9月28日,交易所天然橡胶库存期货节节攀至37.51万吨,较9月6日高点增加了14620吨。

  “除非沪胶基差回归正常,否则沪胶仓单压力有增无减。从期货多空持仓来看,沪胶多头远远弱于空头,资金面一直偏空,空头始终占据主导,9月28日,前二十席位的净空单达到4.4万手,前十席位的净空单达到3.8万手,前五席位的净空单达到2.9万手。”业内人士表示。

  业内人士指出,橡胶的中间贸易链较强,比较容易积累隐性库存,这也是橡胶价格弹性很大的原因所在。在期货大跌后,套利盘在基差走强后释放大量套利现货冲击现货市场,但多头无意在期货市场上高价接货,基差走势依然偏强,那么还需要挤出套利货。

  今年2月以来,橡胶价格便进入下跌通道,主力1801合约2月15日以来跌幅高达42.91%,表现远逊于黑色系、有色金属等品种。

  业内人士指出,从橡胶2017年走势来看,今年明显弱于其他工业品,甚至部分农产品(000061,股吧)。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供给侧改革没有惠及天然橡胶行业,橡胶属于半工业品半农产品,而且和工业合成胶有相互替代效应;二是天胶产量在软商品中属于增长比较快的品种,甚至在整个大宗商品中供应过剩相对明显的品种,显性库存超过70万吨;三是需求增速较2016年明显回落,主要原因市场汽车产销增速从去年20%以上大幅回落至5%左右的低速,而工程机械如挖掘机等产销大幅增长,并不能惠及轮胎销售,除了重卡之外,轻卡轮胎消耗较重卡节约50%,挖掘机等用不上轮胎。

  用价格和时间化解矛盾

  6月以来热炒的供给侧和环保题材,令商品反弹近3个月,与这两个题材相关性较高的黑色、有色及部分化工品持续大涨。而在9月初,以黑色领头的商品转弱,令市场怀疑商品牛市已经见顶。

  分析其原因,业内人士认为,商品回调首先是对这次题材大涨的修复,8月经济数据整体走弱引发悲观预期,而房地产的传导效应及下游真实需求没有实质改善,需求被证伪;其次,从更长周期的角度看,此次商品的大跌仍然是2016年的全社会补库存后的修复。

  “环保政策趋紧,一些违法违规的橡胶、轮胎等企业被停产整治,采暖季邢台橡胶企业限产50%以上。关于供给侧改革和环保政策对钢铁煤炭等周期性行业的影响,市场焦点已经从供应端转向需求端,炒作热度已经逐渐趋于冷静。”业内人士表示。

  从国内商品市场来看,“十一”假期前资金流出明显。截至9月28日上午收盘,当日商品资金净流出52.6亿元,其中工业品流出42亿元,跌停的橡胶期货流出4.7亿元。

  “从整个大宗商品来看,9月份大跌实际上是多头过度拥挤的结果。”程小勇指出,仔细探究供需基本面,2016年商品上涨是供需共振(供应因供给侧改革和市场出清缩减,需求因地产和基建发力恢复)造成。虽然2017年上半年地产坚挺导致需求持稳,但下半年地产降温,伴随下游行业遭遇上游原材料大幅上涨的挤压而出现的挤出效应,商品上涨只有环保限产一个供应故事可讲,但是限产和供给侧改革导致的产出压缩已经消化,在度过这个时间差之后,供应可以通过先进产能复产和进口弥补。因此,需求端不够强劲足以导致商品过快上涨面临急速调整的风险。

  “大宗商品下跌,主要是由于短期价格高企后,上游向下游传导出现了问题,需要通过价格和时间化解矛盾。本轮下跌商品带走普遍的协调性和同步性,这说明,不是单一品种基本面的改变,而是宏观因素发生变化。”业内人士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从供需基本面来看,橡胶供应增长超过5%,而需求增长可能不到3%,其他商品如黑色中焦炭刚才库存开始累积,而铁矿石随着采暖季限产库存将面临回升压力,螺纹和热卷因四季度基建和地产投资降温,采暖季限产估计并不会导致缺口放大,有色方面也面临下游镀锌、铜材、铝材等采暖季限产而开工下滑的问题,采暖季限产对铝供应有影响,对其他有色冶炼几乎没有影响,因此展望后市,需求端下滑的冲击要高于供应端冲击。四季度,很多商品大概率拐头向下,投资者需防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