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人士认为,今年下半年国内油脂板块暂时面临一定的供应压力,但中长期角度看仍有支撑。另外,棕榈油的表现可能略强于豆油及菜油。国内油料及蛋白粕板块则面临较大供应压力,叠加下游生猪及水产养殖需求走弱明显,从周期角度看,调整还将延续。
A 油脂:库存整体偏低
今年上半年国内油脂板块整体呈现宽幅震荡向上的格局。1—2月份,因预期全球油料供应远超去年同期水平,油脂板块有所调整,但调整幅度并不太深。
3—4月初,国际大豆市场逐步企稳并展开震荡向上行情,给油脂市场提供了向上动力。与此同时,因2月、3月南亚棕榈油产量同比下滑,市场预期南亚生物柴油需求增长较快,南亚棕榈油市场走出一波中等级别的上涨行情,这是推动国内油脂市场走强的核心动力。在此期间,棕榈油走势更为亮眼。
不过,4月上旬至5月下旬期间,油脂市场出现了主题切换。国内外油菜籽产区遭遇低温灾害天气成为油脂市场继续走强的驱动因素。
5月底至今,因USDA预计未来两年全球油料产量将继续大幅增长,支撑菜油及豆油继续上行的减产逻辑松动,叠加南亚油棕产区依然处于高产周期,市场积累的调整压力集中爆发,油脂板块因而展开震荡向下行情。
2024/2025年度全球油料供应继续偏宽松,或导致油脂供应压力上升。USDA6月报大幅上调2024/2025年度全球油料预期产量,预计同比增2898万吨;压榨需求从上年度5.43亿吨增加至5.6亿吨。因年度预估产量上升幅度大于需求增加幅度,导致期末库消比同比升至17.59%。因此,未来全球油料供应端维持宽松局面的概率较高。其中,全球大豆预期产量调整幅度最大,同比增2635万吨。核心逻辑是NOAA预计厄尔尼诺气象周期已过高峰期,未来全球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
USDA预计2024/2025年度全球植物油期末库存和期末库存消费比将下滑。USDA6月报告显示,2024/2025 年度全球植物油产量预计2.279亿吨,同比增加426万吨;消费预计2.248亿吨,同比增加602万吨,产量增加幅度低于消费增加幅度。2024/2025 年度全球油脂供需状况进一步收紧。月报预估,2024/2025 年度全球植物油产需状况偏紧张,库存消费比降至9.52%。主要原因在于USDA调高了全球生物燃料及可再生生物燃料的消费预期,造成全球植物油期末库存和库存消费比连续两年下滑。
USDA6月报预计2024/2025年度马来西亚毛棕榈油产量同比持平,为1900万吨;毛棕榈油国内消费预期同比将增加0.5万吨,至404.5万吨;出口同比增10万吨,至1580万吨。USDA将马来西亚新年度的库存消费比从2023/2024年度的56.34%降至2024/2025年度的52.68%。
因南亚油棕产区依然处于高产周期,近阶段南亚棕榈油出口压力偏大。然而,6月中上旬出口数据显示,国际市场进口需求不乐观。独立检验机构AmSpec公布数据显示,马来西亚6月1—15日棕榈油出口量较5月同期减少21.6%。
USDA6月报告预计,印尼2023/2024年度棕榈油产量估计在5364万吨,与5月预估持平。预计2024/2025 年度印尼产量与上年持平,将棕榈油出口量下调15万吨,将印尼的工业用量及食品用量分别提高50万吨、20万吨。美国农业部已连续多年调高印尼需求前景。
2024年巴西能源政策委员会将柴油中强制添加生物柴油的比例从12%提高到14%。巴西能源政策委员会将于2025年起将生物柴油的强制混合比例设定为15%。
巴西生柴需求增长较快。咨询公司Safras预计2024/2025年度巴西豆油总产量为1096万吨,同比增长1%;其中,用作生物柴油的豆油数量预计将增加17%,至560万吨。
印尼棕榈油协会官员表示,新政府有可能将生物柴油掺混率从目前35%(B35)提高到40%(B40),2025年之后可能进一步提高至50%(B50)。印尼棕榈油农民协会称,该国总统正计划进一步提高生物燃料中毛棕榈油份额,这可能导致该国棕榈油短缺。
据相关机构预估,国内棕榈油6—8月份进口量分别为38万吨、59万吨、70万吨;去年6—8月份海关进口数据分别为31万吨、51万吨、62万吨。菜油6—8月进口量分别为10万吨、19万吨、16万吨;去年6—8月进口量分别为21.31万吨、12.65万吨、18.25万吨。
虽然机构对6—8月油菜籽月度进口量数据预估偏中性,分别为33万吨、31万吨、25万吨,但从目前实际数据看,进口油菜籽到港量远超预期,6月份油菜籽到港预报量已超51万吨。因此,未来三个月国内进口油脂的压力仍比较大。
目前油厂开工率升至高位。数据显示,2024年第24周(6月9日—5月15日)进口大豆加工企业开机率为55.55%,较前一周增加0.46个百分点,压榨量为207.57万吨。预计第25周(6月16—22日)开机率将升至62.37%,压榨量预计为233.07万吨。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24周末,国内三大食用油库存总量为191.16万吨,周度增加2.34万吨,环比增加1.24%,同比下降6.17%。其中,豆油库存为109.08万吨,周度增加1.27万吨;食用棕油库存为31.09万吨,周度增加0.37万吨;菜油库存为50.99万吨,周度增加0.70万吨。
考虑到 6—7月份进口大豆到港量大、油厂开机率走高的情况,预计国内豆油库存将开始上升。菜油库存同样可能走高,主因是未来两个月菜籽进口量环比升高。而棕榈油库存水平存在走低的概率,不过,棕榈油属于正常的季节性降库,其指导性意义一般,除非库存降至极低水平。
综上所述,今年下半年国内油脂板块暂时面临一定的供应压力,但中长期角度看仍有支撑。另外,国内棕榈油因更具性价比,抢占了一部分其他油脂的消费份额,阶段上看,棕榈油的表现将略强于豆油及菜油。
B 油料及蛋白粕:下游需求走弱
今年上半年国内油料及蛋白粕板块整体呈现先跌后涨的局面。1—2月份,因预期南美大豆产量远超去年同期水平,国际大豆价格出现一波较为流畅的下跌行情,直至CBOT美豆价格跌至1140美分/蒲式耳附近后,市场才停止了下跌的步伐。
2—5月份,国际大豆市场以1100美分/蒲式耳一线为依托,展开震荡向上行情。一方面,近两年美豆的种植成本线已抬升至1100美分/蒲式耳一线,市场开始担忧过低的大豆价格会让美国农民减少大豆种植面积,因此,主动做空的力量大幅退潮。另一方面,巴西大豆部分产区被陆续证实出现较为明显的减产。在此期间,国内油料及蛋白粕市场的上涨幅度大于国际市场,除受国际市场影响之外,国内进口大豆数量始终不足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5月底至今,国内外油料市场再次出现同步下行,美豆市场已回落至前低附近,而国内市场也有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究其原因,一是美豆种植面积并没有出现收缩,相反还有所扩张。二是USDA预计2024/2025年度全球油料产量将继续大幅增长,理由是厄尔尼诺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全球天气较利于大豆种植与生长。三是国内进口大豆到港量明显提升,油厂开机率升至相对高位,致使油料及蛋白粕库存出现较快增长,市场开始担忧油厂库存累积过快的问题。
USDA6月报告显示,2024年大豆种植面积从2023年8360万英亩增加到8651万英亩,增幅为3%,为历史第五大种植面积。扩大大豆播种量的原因是,种植大豆更具经济效益。预估新季产量达到1.21亿吨,同比增加780万吨。
2024/2025年度美豆产量预期走高,但出口前景却并不乐观。截至2024年6月6日当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为23.1万吨,前一周为36.1万吨,环比减少13万吨。本年度迄今,美国大豆出口检验总量累计达到4025万吨,同比减少17.6%。
USDA6月报将巴西2023/2024年度大豆预期产量调整为1.53亿吨,环比减少100万吨;2024/2025年度巴西大豆预期产量调升至1.69亿吨,同比增加1600万吨。
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表示,巴西6月份大豆出口量估计为1378万吨,比上周估计的1208万吨高出170万吨,高于5月份1337万吨,略微低于去年6月份1384万吨。今年前6个月巴西大豆出口量将达到6610万吨,高于去年同期的6525万吨。
USDA6月报预计2023/2024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将达5000万吨,同时预计下一年度产量将高达5100万吨,这预示着阿根廷将连续两年实现高产。
6月初阿根廷当前年度的大豆销售步伐加快,迄今为止销售量达到2020万吨,相当于预期产量的40.7%。5月30日到6月5日期间,阿根廷农户销售93.03万吨大豆,创下近两年来同期最快销售速度。
由于国际大豆价格处于相对低位,进口豆加工利润较具有吸引力,企业进口大豆的积极性较高。6月起,国内进口大豆将大量到港,油厂未来可能会面临去库压力。相关机构数据显示,6—8月国内进口大豆分别为1060万吨、960万吨、945万吨。
随着进口大豆加快到港,油厂开机率逐步提升至相对高位,导致国内蛋白粕累库较快。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23周末,国内豆粕库存量为84.2万吨,较前一周增加5.5万吨,环比增加6.99%。因此,国内蛋白粕供应端有趋于宽松迹象。
下游需求端方面,生猪及水产养殖需求依旧疲软。从养殖存栏周期看,母猪存栏量还在走低,存栏调整周期并未结束。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4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3986万头,环比下滑 6万头,同比下滑 6.96%,存栏量相当于目标保有量3900 万头的102.2%。
下游生猪及母猪存栏量仍在走低,说明生猪产业并未真正恢复。随着国内天气逐渐转热,旅游消费下降,餐饮需求锐减,且家庭消费缺乏增量,猪肉消费缺乏明显支撑,从长远角度看,不利于蛋白粕消费。
水产养殖业方面, 5月份至今,南方地区持续有雨,特别是两广及福建地区雨量明显增加,导致水产养殖投料不足。
2024年下半年国内油料及蛋白粕板块将面临较大供应压力。从供应端角度看,随着6月国内进口大豆大量到港以及油厂开机率提升,国内蛋白粕累库较快,未来可能会面临去库压力。
下游生猪及水产养殖需求走弱是导致本次蛋白粕板块整体调整的主要原因,从周期角度看,调整还将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