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好种棉。连日来,地处天山北麓的新疆沙湾县棉花播种全面铺开,全县6000多台各类农机,纵横穿梭在160余万亩土地上,在广袤田野奏响了“白色产业”转型升级序曲。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主产区,近年来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巩固了该自治区棉花生产在全国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由于国内棉花市场波动较大,棉价低迷、产量走低、棉农种植意愿下降等问题频现,制约了新疆“白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如何保持棉花生产稳定、品质优良,如何有效抵御市场波动,如何让棉农长期受益?面对这3道难题,作为全国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试点县、新疆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县的沙湾,探索成立了棉花产业社企联盟,将棉农、合作社与加工企业捆绑在一起,为“白色产业”发展开出一剂良方。

  “社企联盟既是种植主体,又是加工、经营主体,让第一、第二产业乃至第三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业内人士认为,社企联盟能够发挥种植合作社与企业各自的优势,使市场需求信号直抵生产环节,打通了棉花产业链,并减少了种植、生产、销售等方面的成本,促进各环节协作共赢。

  聚力源棉花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坐落在沙湾县四道河子镇,由22个棉花专业合作社联合组建。记者见到联合社理事长扈宏伟时,他正在组织棉农进行培训。“通过开展培训,统一种植品种、统一生产标准,才能体现联合社的优势,这也是组建社企联盟的基础。”业内人士说。

  “成立合作社联合社后,实现了棉花的规模化种植,但棉花生产、加工链条联系并不紧密,供给与需求经常产生错位。”扈宏伟递来一张名片:“现在我换个身份介绍情况。”原来,他还有一个头衔:新疆天鹰鑫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去年3月,就是这家天鹰鑫绿农业科技公司,联合种植合作社、棉花制种企业、农机服务合作社、对棉花进行初级加工的轧花厂、纺织企业,成立了沙湾县聚力机采棉合作社棉花产业社企联盟,实现了棉花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成立联盟,就可以运用工业生产思维谋划棉花生产。”扈宏伟说,社企联盟整合了土地、农机、技术、劳力、信息等方面资源,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市场信息传导缺失等问题。

  商户地乡居士堂村棉农李长卫通过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经营耕地125亩,在加入合作社经营之前,自购种子、化肥,播种、施肥、耕地、采收等环节也是单干。“去年加入合作社后,农机合作社集中作业,我腾出了身子,棉花亩产也达到380公斤,比自己种产量高30公斤。”李长卫说,到年底分红时,一亩地收入近1400元。

  棉农受益的同时,棉花品质得到了保证,提高了下游企业竞争力。去年,新疆天孚棉花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与天鹰鑫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800吨高标准棉花合同。“当时还有点担心棉花质量,没想到这批棉花品质非常高,提升了企业纱线产品的质量。”业内人士介绍,“以前高端棉只能从美国、澳大利亚采购,现在我们不必舍近求远了。”

  “我们要努力创建新疆棉花第一品牌。”扈宏伟说,下一步,社企联盟将建立优质机采棉生产数据库,搭建互联网平台,实现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需求,力争在2019年形成产学研、育繁推、种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棉花产业集团。

  据了解,今后沙湾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政策扶持,严格规范规模种植、机械化采收、生产加工等方面的操作规程,促进社企联盟健康发展,推动实现棉花全产业链标准化作业。沙湾县农业局局长唐新涛说:“棉花是先行军,我们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作物特点和市场情况,分类推进社企联盟的做法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