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10年的努力,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塑料期货市场,2016年大连塑料期货总交易量达到2.36亿手,是2008年的18倍,成交额达到9.16万亿元,仅LL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期货品种成交量就达到1亿手。
对于塑料产业链来说,期货定价已成为行业主流方式,基于期货产生的基差点价模式在不断推广,不少贸易公司开始尝试塑料期货的场外期权交易。
10年成就
全球最大塑料期货市场
“大家以前早上起来看原油价格,现在基本上都是看9点的期货盘面报价,然后敲定当天的销售价格。”业内人士谈到LLDPE期货上市10年来的感受时表示,“以前是石化企业定价,我们会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产品在定价基础上加上一定的价格进行报价,现在则会根据期货走势并结合公司库存、销售任务来确定每天的销售价格。”
上市10年来,大连塑料期货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7月31日大商所首个塑料品种LLDPE期货上市,两年后的5月25日,PVC(聚氯乙烯)期货挂牌上市。此后,PP(聚丙烯)期货于2014年2月28日挂牌上市,逐步完善了大商所塑料期货品种序列。
2016年,大商所塑料期货品种总成交量2.36亿手、成交额9.16万亿元,日均持仓量83万手,分别是2008年的18倍、15倍和67倍,交易规模占据了全国化工期货总交易量、交易额的半壁江山,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塑料期货市场。
期货定价
渐成产业链主流方式
“在塑料产业链上,期货价格已成为现货市场标杆。”业内人士表示,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引领作用非常显著,尤其是最近3年,几乎行业的相关企业都在实时盯盘,并不时择机参与期货。
业内人士表示,塑料期货的期现货价格关联度也在不断提升,这从基差和点价交易在实际贸易中占比的增长可以看出。此外,产业客户参与塑料期货的套保比例日益增加,反映期货规避风险作用在扩大。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期货定价成为主流,催生传统塑料贸易模式"更新换代",注重满足实体需求,实现服务全产业链覆盖化。”近几年,价格涨跌变化以及基差反复波动,对塑料贸易企业的销售提出了较大挑战,塑料现货金融属性增强,期货定价逐渐成为市场主流,进一步加强价格的透明化、有效化、市场化。
“以前是我们找客户,现在是客户找我们。”在谈到期货市场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时,业内人士表示,在去年成为大商所指定交割库以后,公司的知名度包括公信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对民企来说,在获批指定交割库之后,对企业拓展客户也带来很大帮助。“成为大商所指定交割库是经过了严格、合理的筛选,交割库企业至少从资产、盈利、经营规模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保障。” 业内人士说。
金融创新持续推进
随着塑料期货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现货企业参与的方式也出现新变化。以期货为基础的基差点价业务在不断推广,不少贸易公司开始尝试塑料期货的场外期权交易。
业内人士表示,近几年公司逐步增加了基差点价业务。这种模式对于贸易商来说,能够改变过去囤货赌行情的模式,减少了资金压力,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赚取合理的利润;对于下游工厂来说,可以提前锁定利润,减少资金压力,将精力集中于生产销售方面;点价销售对于产业链中下游来说,都是规避风险的较好模式。
业内人士介绍,公司从2016年开始接触并学习场外期权,2017年开户并进行了交易。今年4月以来,PVC一路下跌,至4月下旬止跌反弹,当时社会库存大,现货成交不好,库存和销售压力大,正常情况下应该选择卖出套保,但聚氯乙烯V1709合约在5600元/吨左右处于相当低位,且已经连续20个交易日下跌,继续做空风险相当大,故公司考虑选用期权套保,在期货价格反弹到5800元/吨左右时,买入V1709看跌期权,同时卖出虚值看涨期权以降低权利金。
“ 等到期货价格跌到5600元/吨以下时将期权组合平仓清算。”业内人士说,此次期权对冲效果有95%,而且风险小。特别是PVC期货价格一度上涨到5900元/吨,如果是用期货对冲的话,此时期货账面将浮亏,且有持续上涨浮亏加大、追加保证金的风险。而用期权组合则避免了此风险,且占用资金相对期货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