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7日决定下调部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市场将迎来年内第四次降准。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降准弥补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缺口,优化了流动性结构,银根并没有放松,市场利率是稳定的,是合理适度的,不会形成贬值压力。

昨日午间,中国央行宣布,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央行表示,此举旨在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及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降准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据介绍,此次降准的主要内容是,自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这部分MLF当日不再续做。除去此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以此推算,此次降准释放的资金总量大约为1.2万亿元。

此前1月、4月、7月央行已经执行了三次降准,此次将是年内第四次降准,也是年内第二次定向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

根据央行公告,1月25日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落地,释放流动性约4500亿元。4月25日,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非县域农商行以及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降低1个百分点,共释放资金近1.3万亿元,相关银行同时归还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共9000亿元。两者相抵,净释放资金近4000亿元。7月5日起,下调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十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可释放资金约5000亿元,用于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项目,同时撬动相同规模的社会资金参与。同时下调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可释放资金约2000亿元,主要用于支持相关银行开拓小微企业市场,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加上此次降准,今年4次降准共释放流动性3.65万亿元,除去归还的中期借贷便利,净释放资金2.3万亿元。

对于此次降准市场早有预期

记者注意到,对于10月这次降准,市场其实早有预期。9月2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提出了打造“双创”升级版的八个方面政策措施,其中,《意见》提出,完善创新创业差异化金融支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明确表示“完善定向降准、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业内人士据此认为,降准窗口或再度开启。鲁政委还认为,如果10月降准并置换MLF既不会使资金面出现过大的波动,又有助于改善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期限结构、支持实体经济融资。

业内人士当时也表示,从货币政策角度看,为进一步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稳内需,央行推出以支持双创为目的的定向降准政策的概率较大。至于具体时间点,可以参照年内前两次降准的时点选择,国庆节后经济金融数据公布后存在一个合适的政策公布时间节点。

此次降准意在优化流动性结构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降准的主要目的是优化流动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当前,随着信贷投放的增加,金融机构中长期流动性需求也在增长。此时适当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置换一部分央行借贷资金,能够进一步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银行资金成本,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释放约7500亿元增量资金,可以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来源,促进提高经济创新活力和韧性,增强内生经济增长动力,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降准不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

此次降准释放出超万亿元的资金,是否意味着我国的货币政策转向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央行有关负责人指出,本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银根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降准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中期借贷便利,属于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而余下资金则与10月中下旬的税期形成对冲,因此,在优化流动性结构的同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基本没有变化。

该负责人强调,中国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此次降准不会形成人民币贬值压力

此次降准是否会加大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对于市场非常关心的这个问题,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降准弥补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缺口,优化了流动性结构,银根并没有放松,市场利率是稳定的,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率与名义GDP增长率基本匹配,是合理适度的,不会形成贬值压力。

“本次降准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更加巩固。”该负责人称,作为大型发展中经济体,中国出口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中国经济以内需为主,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较为完善,进口依存度适中,人民币汇率有充足的条件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中国央行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稳定市场预期,保持外汇市场平稳运行。

明年春节前或将再次降准

业内人士认为,本次降准的宏观背景,是实体经济增速的有所放缓。本次降准的金融背景,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度依然较大。要切实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难度,一方面需要央行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供给,另一方面需要监管部门在监管政策方面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此外还需要保持股权市场的活跃。

在本次降准的同时,央行也强调,降准不会使得人民币汇率面临显著贬值压力。张明分析指出,这一方面说明央行认为国内目标要优先于对外目标,另一方面也说明央行有意愿与能力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维持在特定水平上。他预计,今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7的概率极小。

下次降准会在什么时候?市场也有不同预测,但基本集中明年春节前。

业内人士认为,央行在今年年内继续降准的概率较小,下一次降准可能会放到明年年初春节之前。而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则预计4季度至少还会有一次降准,同时不排除央行有加息的可能。因为在美联储加息周期,当央行无法兼顾同时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时候,会优先解决“融资难”,因为毕竟“融资贵”只是成本问题,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解决,而“融资难”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

降准对楼市影响有多大尚有争议

降准之后市场流动性更充裕,会不会对严控之下的房地产市场带来利好?北青报记者发现,市场对此存有不同观点。

业内人士认为,本次央行能够降准的另一个背景,是房地产市场已经得到基本控制。受房地产调控趋严以及银行信贷控制影响,部分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加快回落,而一线城市房地产保持价格阴跌、成交量收缩的冰封状态。此外,关于房产税的讨论也在影响市场相关主体的预期。只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松,央行降准预计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非常有限。房地产企业仍应做好过冬的准备。

业内人士认为,央行这一轮降准保证市场的流动性固然是精准向实体经济注水,目的绝不是楼市、股市,但楼市可能会从中获益。

由于外围环境的不确定,虽然各种房地产调控依然在持续,但房企依然在加速拿地,房企的融资需求也被进一步推动。随着最近内地房地产调控监管信托资金进入房地产,房企融资的资金成本明显上升,融资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降准是利好房地产的,降准肯定会带来贬值预期与购入资产的需求。房地产的金九没有出现,那么会不会推后到10-11月,要看继续加码的政策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