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内外资市场风险偏好回升

  目前市场的主要逻辑在于经济增速下行预期与政策面托底预期的相互博弈,预计股指将处于区间振荡的行情,难有趋势性行情。近期消息面显示海外利空风险时间窗口后延,短期扰动减弱。而且双控政策出现一定变化,消费股与周期股之间是否会发生风格转换仍需双控政策实施效果的检验。

  国庆假期后首日,消费股反弹,周期股回调,IF强于IC。宏观经济指标下行压力显现,但是政策面托底的预期愈发明确。在经济下行压力与政策面托底的相互博弈下,股指难有趋势性机会,预计将呈现区间振荡的行情。

  宏观经济虽有下行压力,但整体风险可控

  经过第二、第三季度的市场博弈,市场对经济增速下行形成一致预期,宏观经济指标持续回落,9月制造业PMI跌破荣枯线,PPI持续高企,显示宏观经济基本面进入“类滞胀”的状态,内生增长动力减弱。不过市场整体风险可控,A股不存在大跌的风险。

  第一,政策面对与经济复苏不稳定、不均衡的状态已经形成深度认识,将在四季度从促进消费、稳定外贸、落实投资、纾困小微信贷等方面托底经济。预计四季度流动性方面易松难紧,甚至存在降准的可能。随着四季度专项债的加速发行,社融增速大概率触底回升。8月下旬以来国常会两次提出要统筹做好跨周期调节,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带动作用,国家发改委也明确表示,下半年发行的专项债券规模将高于去年同期。今年1—8月新增专项债发行总额仅占全年发行目标50.5%,考虑到2019—2020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都超过当年计划的95%,8月新增专项债券发行4883.94亿元,创年内单月发行规模新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后续仍将加速落地。专项债的支撑效应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随着发行规模的持续上量,专项债的支撑作用将在四季度显现。

  第二,海外疫情形势严峻,产能恢复缓慢,中国出口增速有所回落,但是韧性较强,对经济仍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由于海外的疫情防疫政策以放任为主,在Delta病毒高传染性的特点下,冬季流感高发季预计海外的疫情形势将再度严峻,加上疫苗的全球分发也是不均衡的,这就使得海外的供应链极不稳定,需要更多地倚重中国的产能,中国出口的韧性较强。

  海外利空风险时间窗口延后,短期扰动减弱

  国庆假期期间海外利空风险因素降温,市场风险偏好回升。目前美股面临的风险因素主要是美联储何时缩减量化宽松以及美国政府债务上限问题。美国债务上限问题短期达成一致,这意味着债务上限将不再成为短期市场担忧的要素。同时最新数据显示,美国9月非农就业增速意外大幅放缓,新增就业人数仅19.4万,不及市场预期的一半,市场对于美联储年底前缩减量化宽松的预期减弱。海外利空风险时间窗口延后,短期内外资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对北上资金配资A股的节奏是有利的因素。

  消费股与周期股是否风格转换仍需检验

  近期双控政策出现一定的情况变化。首先,双控政策强调不能一刀切,因为频繁限电可能影响到正常的生活生产活动。另外,政策面开始投放煤炭产能缓解供需缺口。如果双控政策持续高压或者供需缺口不能有效补充,则PPI持续高企利好上游企业利润增速,而中下游企业利润将受到侵蚀。从PMI新订单、新出口订单、社消零售等指标可以看出目前内需、外需均处于回落状态,因此中下游利润修复的空间有限,周期股仍然具有较强吸引力。如果供需缺口得到有效补充,则周期股利润增速见顶回落的预期升温,业绩对周期股价的推动作用将减弱。市场资金可能选择兑现利润,将仓位由持续上涨的周期股移仓至回调显著的消费股等其他更高性价比的板块。

  综上,目前市场的主要逻辑在于经济增速下行预期与政策面托底预期的相互博弈,预计股指将处于区间振荡的行情,难有趋势性行情。近期消息面显示海外利空风险时间窗口后续,短期扰动减弱。而且双控政策出现一定变化,消费股与周期股之间是否会发生风格转换仍需双控政策实施效果的检验,则股指IF与IC的相对强弱需要双控政策实施效果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