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个月,作为宏观经济运行重要先导指标的制造业PMI重返扩张区间,供需两端同步改善,反映稳增长政策的效果初步显现。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引发的恐慌情绪逐渐消退,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形势缓和,随着外部利空因素反复消化,风险偏好触底回升。沪深300指数(4922.1020.000.00%)(4922.10150.000.00%)上证50指数(3254.49940.000.00%)再次企稳,重心逐渐上移,中证500指数维持上升趋势。

  期待企业盈利边际改善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1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制造业重回扩张区间。分企业类型来看,大型企业PMI为50.2%,与上月基本持平,中型和小型企业PMI分别回升至51.2%和48.5%,分别较上月加快2.6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由此表明,中型企业经济活动扩张加快,小型企业景气度有所改善,但是仍低于临界值,宏观政策仍需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此外,生产指数上升至52%,较上月加快3.6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回升至49.4%,结束连续4个月的下滑,新出口订单指数录得48.5%,连续两个月回升。由此表明,随着电力供应能力持续提升,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工业生产加快恢复,国内外需求有所好转。

  此外,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2.2%,增速连续8个月回落,较2019年同期增长43.2%,两年平均增长19.7%。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4.6%,较上月加快8.3个百分点。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2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个行业扭亏为盈,8个行业下降。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开采等原材料加工业利润增长持续加快,而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制造业利润增速下滑,高端和装备制造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1—10月,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16.3%,创2012年4月以来新高,表明受经济承压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终端消费需求下降,企业盈利增速放缓,处于被动补库存阶段。2003—2019年,我国共经历了5轮库存周期,平均持续时间约为40个月。本轮库存周期始于2019年12月,至今已持续23个月,根据库存周期推断,当前处于被动补库存的末端,即将进入主动去库存阶段。

  图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和产成品存货累计同比

  为缓解企业成本压力,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强调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并出台相应措施。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强力干预下,大宗商品价格快速回落,通胀预期明显降温,这有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改善企业盈利预期。

  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加码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时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与此同时,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尽管面临国外日趋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但是我国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定,坚持“以我为主”,并根据市场主体的需求进行灵活调整。笔者分析认为,降准并不意味着流动性全面宽松,更多的是考虑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降准置换MLF,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成本,引导实际贷款利率下行,进一步推动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外部利空因素逐渐消化

  此前,受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美国临时性支出法案即将到期以及美联储计划加快缩债步伐等因素的影响,风险资产遭遇恐慌性抛售,国际原油重挫,欧美股市暴跌,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12月3日,美国参议院以69比28的投票比例通过短期政府资金法案,以确保联邦政府有足够资金继续运转到明年2月18日,避免政府关门的风险。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众议院听证会上表示,在下次会议上讨论加快缩债是合适的,缩减购债规模不一定会对市场造成破坏性影响,旨在引导市场提前消化这一预期,安抚市场紧张情绪。随着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引发的恐慌情绪消退,以及美国短期融资法案通过,外围金融市场动荡的形势缓和,风险偏好触底回升。

  综合以上分析,随着保供稳价、助企纾困等一系列政策出台,电力供应紧张的形势持续缓解,大宗商品价格明显回落,官方制造业PMI时隔两个月重返扩张区间,供需两端同步改善,稳增长政策的效果初步显现。未来几个月,随着稳增长政策深入落实,宏观经济有望回暖,下游需求将进一步改善。同时,原材料价格回落,有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改善企业盈利预期。此外,随着外部利空因素的反复消化,风险偏好触底回升,股指明年一季度行情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