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防守是开放,最健康的发展是充分保障自由的可行空间。

  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

  7月4日ETF纳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启动。当天,央行、香港金管局等发布联合公告,将开展利率互换市场的互联互通合作,同时央行和香港金管局签署常备货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扩大至8000亿人民币/9400亿元港币。

  内地与香港密集出台如此多的金融开放举措,展示我国通过高水平开放促进国内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自2014年内地与香港“股票通”启动以来,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不断扩容,从“债券通”“跨境理财通”,到如今的“互换通”,有效打通了两地基础金融市场,极大地活跃了市场主体对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充分利用,有力地支持了人民币国际化,促进了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有效融合。

  当前,央行等通过金融市场开放,迎接外部不确定性及平衡内外部风险,清晰地向市场发出信号,面对经济内外部不确定性,靠堵和市场隔离的传统手段,不仅不能有效防范外部风险,反而会直接消弱央行货币政策主动性和金融市场抗风险能力。因为资金跨境流动的历史数据已充分反映,堵和市场分割杜绝不了资金跨境流动,反而会增加资金跨境流动成本,扭曲金融市场价格。

  所谓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真正留住跨境投资者的是市场成熟度,市场的成熟度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市场具有较高自然利率,也就是无风险收益率,一是市场具有较强风险管理能力和风险可承载能力,两者至少具备一个,跨境资金流动就会利大于弊。

  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收官,市场化的利率传导机制已成为国内风险资产的定价基础,这是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的重要保障。而ETF、利率互换、货币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则为资金跨境流动提供了有效风险管理手段。

  内地和香港股市的互联互通已具备规模,截至2022年7月4日,北上资金与南向资金累计流入规模分别达17109亿元和23936亿港元。但是股指期货/期权、个股期权等还难以成为跨境资本市场风险管控的工具,尤其是个股期权目前依然处于局部试点,引入ETF基金的互联互通,将为跨境资本市场投资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投资者可通过各种行业性、区域性、市场性ETF基金,实现ETF基金与成份股的风险对冲,充分发挥ETF基金内生的做多做空双向功能。

  又如,内地和香港债券通开通以来,跨境投资规模已达4万亿元,交易规模达11.47万亿元,利率互换的推出,将为跨境投资者提供有效的利率风险管控工具,跨境投资者可在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的利率互换,以管控利率风险,节约投融资成本。

  再如,内地与香港常规化货币互换规模扩大,为跨境投资者提供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和不同币种的流动性管理工具。

  ETF、利率互换、汇率互换等,分别为跨境投资者提供管理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的金融衍生工具,将有效增强人民币资产的风险管理能力;随着股市、债市和汇市不断深化,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完善,国内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能力、风险容纳能力和可承载能力将极大提升。而一旦国内金融市场具有了市场化的风险管理和容纳能力,就会显著提高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管控好跨境金融风险。

  总之,最好的防守是开放,最健康的发展是充分保障自由的可行空间。任何系统和市场,用管制营造的安全场景,必然以资源配置扭曲为代价,目前中国央行用自信向世界宣布,人民币资产是可控资产,值得跨境投资者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