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一周,A股主要宽基指数普跌,股指期货四大指数由弱到强的顺序为:中证1000、中证500、沪深300、上证50。行业方面,30个一级行业仅3个行业上涨,仅3个行业表现强于沪深300指数,其中,医药、消费者服务和食品饮料表现较好,国防军工、有色钢铁和石油石化表现较差。基差方面,节前一周基差波动较大,IF和IH基差小幅上升,IM和IC贴水下降,IC和IM合约的空套基差成本较低。
从市场流动性指标观察,A股交投活跃度处在历史偏低水平,北向资金净流入,杠杆资金净流出,量能方面中性偏空。银行间利率和国债收益率有所上升,价格方面中性偏空。从市场情绪指标观察,市场情绪较低,风险偏好较差。从市场价格指标观察,沪深300和上证50指数探底,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数处于调整趋势。
十一长假期间,海外市场普涨,外部扰动逐渐减弱。上周五,尽管9月美国非农数据再度超预期,加息预期再升温,带动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上行,但美股则出现明显下跌。整体看,长假期间全球主要经济体股票指数均录得正收益,MSCI全球指数涨幅为1.74%,美股风格偏向价值,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1.99%、标普500指数上涨1.51%,明显强于纳斯达克指数(涨幅0.73%)。值得注意的是,MSCI中国指数上周累计上涨1.52%,而和沪深300有较强相关性的恒生指数累计上涨3.00%,表现较为抢眼。10月1—4日,美欧制造业PMI低预期下衰退逻辑占据明显优势,但10月5日起美国略超预期的就业数据、OPEC+减产预期等使得紧缩逻辑重新占据上风。
节前,A股受美联储持续紧缩力度超预期影响表现较差,9月下旬全球大类资产价格波动率明显上升,股债商汇四大类资产均出现明显波动,表明市场出现了较大的预期差,而这个预期差就是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虽然9月加息75个基点符合市场的主流预期,但美联储将2022年年底的目标利率上调100个基点至4.4%,2023年目标利率上调80个基点至4.6%,超出市场预期。不顾经济下行风险继续激进紧缩是对美股最坏的情景,美股将面临分子端(盈利)和分母端(估值)的双重压制。同时,美国紧缩对非美国家汇率和利率的冲击加大。目前随着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的预期差逐渐被消化,海外权益市场出现一定幅度的反弹,外部因素对A股的影响将逐渐减弱。
9月PMI数据显示出国内经济的韧性。9月我国制造业PMI回升0.7个百分点至50.1%,重回荣枯线之上。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2.0个百分点至50.6%。高温对生产的影响逐步消退,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制造业生产端复苏加快,但需求端复苏相对较慢。9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环比回升1.1个百分点至53.4%,已连续两个月回升。外需持续走弱,9月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下降1.1个百分点至47.0%,是近4个月新低。服务业景气水平降至荣枯线之下,9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下降2.0个百分点至48.9%。建筑业景气水平回升,基建仍是主要支撑。
9月制造业景气度持续回升,但服务业景气度则继续回落,二者景气度的分化,或使得中国经济延续弱复苏态势。一方面,我国经济生产端恢复好于需求端、制造业企业成本压力缓解、基建对整体经济支撑较强等特征并未改变。但另一方面,出口回落趋势进一步确立,疫情反复对服务业有一定影响。
如果以PPI代表价格因素,工业增加值代表量的因素,工业企业整体表现为“价减量增”。量的边际小幅回升是经济恢复的基础,但结构上亮点不多,除汽车、家电、电力、工业事业和国防军工行业外,其余行业量上的边际变化较弱。价格下滑明显,主要是上游价格的增速明显下行所致,中下游行业虽然价格上的变动相对较小,但大部分中下游行业PPI仍处于较低位置,价格上的拖累或是经济恢复较慢的原因之一。
估值方面,目前上证综指市盈率TTM仅为12.06,处于近3年来6.88%的位置。万得全A市盈率TTM仅为16.59,处于近3年来7.15%的位置。较低的估值是未来市场回升的重要基础。从隐含风险溢价看,万得全A和沪深300指数均超过近8年来90%分位水平,且明显超过今年4月底,处于近年来极高的位置,对于中长期资金来说,这是很好的布局机会。从市场历史规律看,一般十一长假后季节效应走强,2005年至今,A股主要指数节后上涨概率最高为创业板指(91.7%),最低为上证50和中证1000(70.6%)。
10月仍维持“经济有韧性→宽信用见效→利率走升→大盘偏强”逻辑,多头可关注IH。长假期间旅游出行下滑较为明显,消费表现偏弱。流动性或保持存量博弈状态,风格分化仍是大概率事件。盈利上经济韧性显现,更多提供上行的动力,估值上内外因素对国内利率均有上行压力。笔者认为,10月份市场将对经济韧性和利率见底逐渐产生预期和共识,市场风格将偏向大盘价值,上证50指数相对强势。操作建议:关注IH的多头机会,跨品种套利可多IH空IC或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