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通胀数据一涨一落,PPI同比与CPI非食品项的再次大幅上涨,反映出供给侧改革对通胀的压力正逐渐显现,由于高基数将越来越明显,PPI将逐渐下降。

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

中国9月CPI同比涨幅放缓至1.6%,连续8个月低于2%,预期涨1.6%,前值涨1.8%;

PPI超预期涨6.9%,涨幅连续第二个月扩大,且为3月以来最高,预期和前值均为6.3%。

9月CPI同比回落0.2至1.6%,环比0.5%,符合市场预期。分析认为,猪价的变动仍是CPI走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今年猪肉消费淡季猪价环比仍涨,环保因素持续起效,11月左右还将迎来猪肉消费旺季,猪价同比降幅可能继续收窄,减轻对CPI的拖累。9月PPI的进一步抬升则主要受到黑色金属、煤炭、化工产品涨价的影响,大宗商品的持续涨价,除了供给端收缩之外,还需要受到需求端的支撑。

国君宏观花长春团队预计,四季度CPI将重回缓慢上行趋势,年内通胀温和;此外,服务等价格持续上升,或与不断增加的人力成本相关,在这些刚性因素的影响下,明年通胀中枢较今年将上移。PPI方面,短期内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生产有所回暖,中期看,全球朱格拉周期将对我国生产形成支撑,PPI预计四季度中枢或达4.5%。

今年通胀环境维持了“高PPI低CPI”的较为舒服的局面,且年内“高PPI低CPI”的大环境可能延续,兴证宏观分析师王涵等表示。今年底供给侧改革对PPI的增量影响减弱,明年初CPI也可能出现较明显的回升。而且当前通胀上升的宏观环境条件更加具备,如果再叠加一些原油、房租、蔬菜等方面的增量波动,明年1季度末起压力可能进一步上升。

货币政策方面,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表示,中国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断综合施策,补短板、去杠杆、警惕并防控影子银行、房地产市场泡沫等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9月末,央行宣布对普惠金融领域实施定向降准,本次降准释放流动性规模非常有限,绝非大水漫灌,且对应的基础货币需要到18年初才能释放,远水难解近渴,当前央行仍在“削峰填谷”,DR007仍在2.8%-2.9%附近,货币政策依然是中性态度。

对于2017年下半年债券市场,业内人士表示,债市“由熊转牛”可能需要三种情形猜想:

其一,需要等待央行重新开始信贷额度管理,改变“宽信贷、紧货币”的局面,特别是对于消费贷的收紧,将导致银行资产端收益率系统性下降,对债券和同业的挤出效应减弱,类似于2014年“非标”调控之后出现债券牛市;

其二,央行回归中性货币政策,特别是进行“新型降准”,真正起到稳定市场长期资金面预期的作用,缓解流动性结构性的矛盾,降低货币市场波动性,迎来债券市场“牛陡”行情出现;

其三,2016年初至今,中国经济企稳的两个火车头是“出口+房地产”,目前出口高位震荡、房地产投资逐渐转弱,未来宏观经济存在向下的可能性,这是债市出现大牛市的必要条件。